當地時間15日,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等五大國際機構負責人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呼吁采取緊急行動應對全球糧食安全危機,并需要在四個關鍵領域采取短期和長期行動。
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數據,截至2022年6月,全球的82個國家中,嚴重缺乏糧食保障人口的數量,即短期內因獲得糧食的機會受限從而危及生命和生計的人口,增加到3.45億。
聯(lián)合聲明表示,需要對在過去十年中穩(wěn)步增長的全球糧食庫存進行釋放,以降低價格。
促進貿易和國際糧食供應
前述五大國際機構負責人包括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總干事屈冬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zhí)行主任比斯利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伊維拉。
聲明顯示,疫情、國際供應鏈中斷以及俄烏沖突擾亂了相互關聯(lián)的世界糧食、燃料和化肥市場。
以化肥為例,過去12個月中化肥價格翻了一番,這反映了天然氣等投入成本創(chuàng)歷史新高,使得對糧食供應的應對變得更加復雜。
聲明表示:“所有這一切都發(fā)生在政府行動的財政空間在疫情之后已經受到嚴重限制之時;而在短期之后,氣候變化正在對許多國家的農業(yè)生產力產生結構性影響!
聲明呼吁各國在以下四個關鍵領域做出行動:首先是向弱勢群體提供即時支持。迅速從國家層面加強脆弱家庭的安全網,確保WFP有足夠的資源為最貧困的群體服務,這是一大優(yōu)先事項。WTO成員最近同意不對其為人道主義目的購買的糧食施加出口限制,諸如此類行動應被用來促進糧食計劃署的行動。除非目標明確,否則能源和糧食補貼是昂貴和低效的,它們應該被只惠及最弱勢人群的現金轉移所替代。
其次是促進貿易和國際糧食供應。短期內,在符合WTO規(guī)則的情況下適當釋放糧食庫存,并找到一個外交解決方案來疏散尚在烏克蘭境內的谷物和化肥,這些措施將有助于解決糧食供應的可用性和可負擔性。
正如WTO《糧食安全應急響應部長級宣言》所描述的那樣,促進貿易,改善全球糧食和農業(yè)市場的運作和復原力是關鍵,這涉及谷物、化肥和其他農業(yè)生產投入。2008年的危機表明,實施全球貿易限制直接導致了糧食價格上漲。取消出口限制,采用更靈活的檢查和許可程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供應中斷和降低價格。通過向WTO發(fā)出通知來提高透明度,并改進對貿易措施的監(jiān)測,這一點至關重要。
第三是促進生產。需要采取行動,鼓勵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農民和漁民提高可持續(xù)的糧食生產,并改善連接他們與世界80億消費者的供應鏈。這需要私營部門提供負擔得起的化肥、種子和其他投入,并成為這些市場的主要行為者。為有競爭力的生產者提供周轉資金也是一個關鍵的優(yōu)先事項。展望未來,FAO等機構傳播最佳實踐知識將是通過快速部署土壤地圖、推廣服務和精準農業(yè)技術提高肥料使用效率的關鍵。這將為生產者提供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對保持生產水平和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至關重要。
第四是投資具有氣候適應性的農業(yè)。支持對農業(yè)產能的彈性投資,為農業(yè)適應性、小農農場、糧食系統(tǒng)和氣候智能技術提供支持,這對于發(fā)展有彈性的氣候智能農業(yè)、確保未來幾年的穩(wěn)定生產至關重要。在食品安全的規(guī)范和標準制定以及價值鏈基礎設施(儲存設施、冷卻設施、銀行基礎設施和保險基礎設施)方面的工作,對于增加機會和減少不平等也很重要。
聲明強調:“以往的經驗表明,重要的是要支持受價格上漲和短缺影響的發(fā)展中國家滿足其緊迫需求,同時又不影響長期發(fā)展目標。確保面臨嚴重國際收支問題的最脆弱國家能夠支付食品進口費用增加的成本,以盡量減少任何社會動蕩的風險,這一點至關重要!
25個經濟體采取糧食出口限制措施
根據WTO監(jiān)測,目前約25個經濟體為應對糧食價格上漲,采取了52項出口限制措施,禁止或限制食品、飼料和化肥出口,這影響到全球超過8%的糧食貿易。
15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視頻方式參會的伊維拉警告說,在對糧食和化肥等關鍵投入的激烈競爭中,“供應可能會從較貧窮的國家轉移到較富裕的國家,這會重復新冠疫苗的經歷。例如,非洲國家已經難以獲得足夠數量的肥料!
她告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WTO的第十二屆部長級會議(MC12)上達成的有關成果應有助于緩解食品價格的通脹壓力。
她強調了貿易在近幾十年中發(fā)揮的通貨緊縮作用,并警告說,退出貿易可能會適得其反!伴_放貿易和全球價值鏈在歷史上一直是通縮的,促進了競爭、專業(yè)化和規(guī)模的增加!彼硎,“但在過去兩年中,疫情已經顛覆了供應鏈:工廠關閉和運輸限制限制了供應,在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提振了總需求的情況下,消費還是從服務轉向耐用品,食品和能源價格在俄烏沖突前已經開始上漲。”
綜合FAO和WTO數據顯示,糧食價格漲幅在2021年已經達到23%,打破了連續(xù)幾年來保持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究其原因,主要是極端天氣影響收成以及能源成本攀升。隨后,伴隨烏克蘭局勢發(fā)展,自今年2月底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大全球小麥和其他主糧出口國的正常大宗商品流通受阻,糧食價格因此一路上行至歷史最高點。
按數量計算,俄烏兩國的小麥出口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大麥和玉米出口量占五分之一,葵花籽油出口量占一半以上。折合成熱量單位卡路里計算的話,兩國糧食出口量占全球的八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糧價上漲還伴隨著全球其他重大經濟挑戰(zhàn)的加劇,而它們也構成了糧價上漲的原因。比如,通貨膨脹率正在上升,疫情持續(xù)干擾供應鏈,氣候變化導致干旱、洪水、高溫和野火事件頻發(fā),威脅著世界許多農業(yè)地區(qū)的生產活動。
俄烏沖突不僅擾動糧食生產和運輸,而且也經由對化肥的影響間接導致全球糧食減產。由于能源價格不斷攀升,化肥成本在沖突前也已經上漲。俄羅斯和烏克蘭是鉀肥類作物營養(yǎng)素的主要生產國。
此外,作為制造肥料的關鍵原料,天然氣也因沖突而價格大幅上漲。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今明兩年糧食價格很可能會維持高位運行,因為如果減少化肥用量,作物產量將會下降,而如果維持產量不變,則生產成本便會增加。
伊維拉表示,降低貿易壁壘,能更有希望抑制通脹。“2022年第一季度的新數據顯示,全球貿易流量環(huán)比下降2.3%,實質持平。然而,出口訂單自6月以來略有回升,這是一個可能表明企穩(wěn)的領先指標!彼f道。
“不過,不同地區(qū)的貿易表現差異很大,非洲進出口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而以亞洲為首的全球貿易量處于或接近歷史高位!币辆S拉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