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月壇街道南沙溝核酸檢測點,志愿者們在繪制完“藝術兩米線”后拍照留念。
北京此次疫情仍在繼續(xù),根據(jù)疫情防控要求,5月12日起,進入公共場所須查驗48小時內核酸證明。
居民核酸檢測的需求量較往常增加,不少地方開始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工作量大大增加。月壇街道組織了近500人的志愿者隊伍,忙碌在轄區(qū)各個點位,和醫(yī)護人員,社區(qū)工作人員一起成為抗疫主力軍。
報名防疫志愿者
陳瑾是月壇街道轄區(qū)內的珠寶企業(yè)“七彩云南”的首飾設計總監(jiān)。疫情開始后,她主動報名成為月壇街道“兩新”組織防疫志愿者。
5月5日早上5點半,北京天空漸亮,洗漱后的陳瑾顧不上打扮和吃飯,從廣安門外直奔赴月壇街道鐵三社區(qū)。在鐵三社區(qū),陳瑾戴上N95口罩,用防護面罩罩住了干練的短發(fā),身材瘦小的她穿上防護服后化身“小藍”。6點半,核酸檢測開始,全副武裝的陳瑾開始忙碌。
5月18日,陳瑾(右)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穿戴防護裝備,準備投身志愿服務。
5月18日,南禮士路,陳瑾在維持核酸隊伍秩序。
鐵三社區(qū)老人多,疫情防控使得相當一部分老人獨居在家。陳瑾想起了自己在長沙的母親,她已經(jīng)一年多沒有回老家看望她了。
陳瑾特別留意獨自出門做核酸的老人們,他們很多人對智能手機操作不熟練,陳瑾會幫他們依次操作注冊北京健康寶并掃碼登記個人信息,“有的老年人的相貌和系統(tǒng)內的照片相差很大,注冊系統(tǒng)時人臉識別過程不順暢。還有些只有老年機的人,或者彈窗的人,需要手工登記信息”。志愿服務中,陳瑾深刻感受到了老年人的不易,并被他們積極配合防疫工作的態(tài)度所感動。
5月18日,南禮士路,陳瑾在協(xié)助居民登記個人信息。
5月18日,南禮士路,化身“小藍”的珠寶設計師陳瑾。
工作“志愿”兩不誤
12點以后,社區(qū)內大部分居民已經(jīng)完成了核酸檢測,陳瑾結束了志愿活動,又趕去單位上班。
作為一名設計師,辦公室里的陳瑾總是顯得很精致,她喜歡穿著中式旗袍,佩戴著翡翠首飾——都是她自己設計的作品。她會帶著她的寵物鸚鵡——達·芬奇,一起上班。
5月16日,陳瑾在辦公室內查看首飾,她是一名珠寶設計師。
5月16日,陳瑾在辦公室里設計首飾。
5月16日,陳瑾用電腦查看“國學100問兩米線”的設計圖。
5月16日,廣安門外,陳瑾在家中和在長沙的母親視頻聊天,陳瑾養(yǎng)的鸚鵡也和她一起待在沙發(fā)上。
繪制“藝術兩米線"
隨著核酸檢測的常規(guī)化,排隊等待做核酸成了居民日常,細細的“兩米線”很容易被排隊的居民忽略,隊伍變形,間距縮短,不利于疫情防控,等待核酸檢測時的無聊感也容易使人產生倦怠感。月壇街道希望能用優(yōu)化“兩米線”,讓居民主動保持隊形的同時還能緩解等待產生的倦怠。
月壇街道向志愿者們發(fā)起了改造“兩米線”的創(chuàng)意征集,陳瑾隨即報名參與,還召集了公司的其他珠寶設計師同事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與街道工作人員,“兩新”黨組織成員等一起落實。
選擇圖案,準備顏料,規(guī)劃場地......5月10日,陳瑾和其他志愿者們,在月壇街道南沙溝核酸檢測點繪制了街道第一批“藝術兩米線”。
5月10日,月壇街道南沙溝核酸檢測點,陳瑾在畫“藝術兩米線”。
5月10日,月壇街道南沙溝核酸檢測點,一位小朋友對“藝術兩米線”產生了興趣,陳瑾手把手讓小朋友也體驗了一把畫畫的感覺。
“勤通風”、“測體溫”、“不扎堆”......一幅幅帶有卡通人物和宣傳標語的精美“藝術兩米線”在陳瑾等志愿者們的巧手下浮現(xiàn),還吸引了過路居民的注意。居民看著新鮮,紛紛上前和作畫的志愿者們交流:哪種顏料合適在地面畫畫,溶劑的添加量多少合適,什么樣的圖案更適合出現(xiàn)在核酸檢測隊列里;也有小朋友躍躍欲試,陳瑾大方遞上自己的畫筆,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創(chuàng)作。
“藝術兩米線”完工后,陳瑾和其他志愿者們又設計制作了“國學100問兩米線”貼紙,以國學知識問答題的形式打印在貼紙上,貼在地面,充當“兩米線”,使排隊的居民邊等待邊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在核酸檢測點,時常能看到家長指著這些特別的“兩米線”給孩子講解。
這些被賦予了藝術和文化的“兩米線”受到了居民喜愛,也讓陳瑾覺得很有成就感。但她不希望這些“兩米線”一直存在下去,陳瑾希望通過大家一起努力能早日結束疫情,到時候這些“藝術兩米線”會撕掉或者洗掉,街道恢復原樣,生活恢復正常。
5月10日,月壇街道南沙溝核酸檢測點,“藝術兩米線”。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影報道
編輯 鄭新洽 劉卜溢
校對 李立軍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嘉寧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最新評論